1月20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6年经济数据。
初步核算,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7441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
尽管6.7%比不上往年8%的数据亮眼,但是,2016年世界经济面临着巨大挑战,受制于美德英等国经济形势不稳定的形势,国际贸易低迷,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经济增速2.4%左右。对比之下,中国的6.7%已是一骑绝尘!
按照2010年美元不变价计算,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2%,仍居首位,中国依旧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
2015年,印度GDP增速首次超过中国,当时有言论称,中国已经没有发展的空间了,印度从此变成亚洲经济的领导者。而在今年1月1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估计,印度2016年经济增速为6.6%。这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速重回全球第一!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7%,二季度增长6.7%,三季度增长6.7%,四季度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3671亿元,比上年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296236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384221亿元,增长7.8%。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认为,经济持续转型升级,结构继续优化,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是2016年中国经济运行的显著亮点。
2017年物流业仍将大有作为
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日前发布 《我国物流业2016年发展回顾与2017年展望》中可以看出,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物流业在2017年依旧大有可为!
2017年,我国物流业仍将保持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预计全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增速在6%左右,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速在4%左右,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继续保持稳中有降态势。
从物流需求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力度不减,钢铁、煤炭、房地产、建筑业等占比较大的大宗商品物流需求增长乏力,将直接影响行业发展基本面。随着消费对GDP的贡献占比增加,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电商、冷链、快递、配送等与消费相关的社会物流需求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随着 《中国制造2025》进入实施阶段,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要求物流业深度融入企业供应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受汇率调整影响,传统制造业出口竞争力逐步增强,进出口物流需求有望适度复苏,但也会受到国际贸易保护不确定性的制约。
从供给主体看,随着新一轮治超后续工作和黄标车淘汰工作的推进,黄标车、套牌车、非标车辆加快退出市场,甩挂运输、模块化运输有望得到推广普及,公路货运价格逐步合理回归,市场治理将趋于规范,市场主体将趋于集中。铁路货运改革继续深化,公路运量加快向铁路转移,高铁快递有望走强,铁路货运将会出现结构性、阶段性运力短缺。
从基础设施看,铁路物流基地加快建设,公路港逐步转型升级,交通物流综合枢纽有序布局,各种运输方式趋于衔接,为多式联运奠定重要基础,公铁联运、海铁联运占比将会增加。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率先突破,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稳步推进,为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提供重要机遇。脱贫攻坚、城乡一体化任务艰巨,为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服务的物流网络建设潜力巨大。
从资源要素看,物流业进入高成本时代。全社会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持续下降,人口数量红利消失,人工成本上升趋势明显,企业“用工荒”加剧,“以机器替代人工”将成为必然选择。物流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有望加快发展。随着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严格执行,物流用地指标获取难度增加。
从发展方式看,随着原有市场增速放缓,兼并重组将迎来新一轮热潮,强化领先企业竞争优势,市场主体将趋向集中。轻资产的平台、联盟、加盟、合作等发展方式潜力较大,新理念、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市场集约发展。随着需求升级、供给转型,产业融合、供应链整合渐成趋势。大型企业向供应链转型,产业链分工协作持续优化。环境治理压力加大,企业节能减排约束增加,倒逼绿色物流真正落地。
从增长动力看,新一轮技术革命对行业影响巨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风起云涌,“互联网+”高效物流引导物流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催生大量新的业态和模式。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临近,智能化硬件将迎来发展机遇期,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效果逐步显现,智能仓库、仓储机器人、无人驾驶、无人机配送进入实质性探索阶段。
从政策环境看,《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进入承上启下阶段,物流安全监管约束将进一步增强。物流业政策环境向着发展稳定、竞争有序、治理规范的方向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