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和铁路运输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两种极其重要的运输方式,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两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加快推进铁水集装箱联运,意义重大。今年5月10日,交通运输部、铁道部签署《关于共同推进铁水联运发展合作协议》,明确了合作内容和措施。10月12日,交通运输部、铁道部联合召开集装箱铁水联运现场推进会,发布《关于推进铁水联运发展的指导意见》,部署集装箱铁水联运示范项目建设。这些举措,是交通运输部和铁道部大力推进铁水集装箱联运发展的具体措施,同时也标志着我国铁水联运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我国地域广阔,以东部和南部临海,西部和北部陆地相连、东西纵深长为特征。水路和铁路运输在集装箱以及大宗散货和长距离货物运输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对于沟通连接我国中西部以及陆地边境国家与海外经济联系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铁路和水路两种运输方式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较具有大运能、低成本、节能环保的优势,将其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对于加强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与外界沟通联系,加快其发展步伐,有力支撑党中央提出的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于促进综合运输体系形成,有效配置交通运输资源,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对于优化运输通道布局、减少运输环节、缩短运输周期、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费用,增强交通运输的竞争能力;对于运输科技升级进步,实现节能减排,绿色运输经济、环境友好运输同样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铁水联运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上世纪50年代,铁路就开始了试行集装箱运输;80年代初,上海至东北之间开通了多式联运;90年代,我国煤炭、矿石铁水联运快速发展,集装箱铁水联运也得到了一定的推进。目前我国已建设了一批专业化的铁水联运码头、铁路装卸线、车辆和配套设施,建立了一批铁水集装箱联运业务办理站,10多个港口开通了集装箱班列,我国主要港口的铁水集装箱联运,已经延伸至中西部地区除西藏以外的所有省会城市。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铁水集装箱联运运量比重比较低,标准不统一、环节多、信息共享不充分等问题,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很不相适应。因此,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着力推进水路和铁路集装箱联运是十分重要的,而且是十分紧迫的。
“十二五”时期,我国铁水联运工作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规划、科学管理,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政府引导,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创新运输管理,切实提升铁水联运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其目标应该主要体现在:“十二五”期间,全国范围内统一的铁水联运标准化体系将基本形成,铁水联运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联运通道铁水联运运行机制基本建立,铁水联运枢纽港站换装能力明显增强;培育一批能够提供综合性一体化服务、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铁水联运企业,铁水联运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到2015年,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20%以上,港口煤炭、矿石、粮食、化肥等大宗散货铁路集疏运比重比2010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铁水联运工作的主要工作是:启动并实施一批铁水集装箱联运示范工程,合理布局联运通道和网络,加强铁水联运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建设,完善铁水联运相关标准、制度,研发推广先进技术,推进铁水联运信息化建设,积极引导铁水联运市场发展,大力培育铁水联运市场主体。近期,应该重点以集装箱示范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主要港口和货运站场及运输装备等联运设施设备建设,科学推动铁路装卸线向港口码头延伸;通过研究开发和应用,促进电子信息传输(EDI)、射频识别(RFID)、供应链管理(SCM)等先进技术在铁水联运领域的推广应用,全面提升铁水联运信息化技术水平;加强运输企业的沟通联系,拓展经营网络,延伸服务范围,充分发挥铁路集装箱场站和内陆“无水港”的作用,进一步加快集装箱铁水联运市场发展。
交通运输系统各单位、各部门进一步加强与铁路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完善铁水联运政策法规,建立完善铁水联运协调机制,加强对集装箱示范项目的指导,加大铁水联运资金投入,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积极开展关键性技术研究,加强宣传,为铁水联运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