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

[日期:2009-08-08] 来源:  作者: [字体: ]
进入新世纪,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大大加强,世界各国更加重视物流发展对于本国经济发展、国民生活素质和军事实力增强的影响,都十分重视物流业的现代化,从而使现代物流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 根据国内外物流发展的新情况,21世纪物流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 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电子化、共享化、协同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标准化、社会化和全球化十二大趋势。

一、信息化。现代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物流的信息化是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 物流信息化表现在: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代码化和数据库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贮的数字化和物流业务数据的共享化等。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没有物流的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装备都无法用于物流领域,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世界物流的面貌,一些新的物流信息技术在未来的物流中将会得到普遍采用。 信息化的来临为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这些新方式又导致了物流功能的改变。信息化使得那些在工业社会里的产品生产中心、商业贸易中心发挥的主导功能随着传统生产功能的转移而消失,物流不再仅仅传输产品,同时也在传输信息,各种信息被聚集在物流中心,经过加工、处理、再传播出去。 传统的工业社会物流以物为对象,聚集扩散的是物;信息社会是以信息为对象,物流中心的聚散功能除实物之外,还要完成对各种信息的聚集和扩散。总之,信息社会使物流的功能更强大,并形成一个社会经济的综合服务中心。

二、网络化。网络化是指物流配送系统的组织网络和信息网络体系。 从组织上来讲,它是供应链成员间的物理联系和业务体系,如台湾的电脑业在20 世纪90年代创的全球运筹式产销模式,它是按客户订单、采取分散形式组织生产,将全球的制造资源都利用起来,将电脑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芯片外包给世界各地的制造商采取外包的形式去生产,然后通过全球的物流网络将这些零部件、元器件、芯片发往同一个物流配送中心进行组装,由该物流配送中心将组装的电脑迅速发送给订户。这种过程需要有高效的物流网络支持。而信息网络是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业务运作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并运用电子方式完成操作。例如配送中心向供应商发放订单就可以利用网上的电子订货系统通过InternetEDI来实现,对下游分销商的送货通知也可通过网上的分销系统来实现,等等。

三、自动化物流。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核心是机电一体化,其外在表现是无人化,效果是省力化。 此外,物流自动化的效果还有: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等。物流自动化的技术很多,如条码技术、射频自动识别技术,自动化立体仓库回来技术,自动存取技术,自动分拣技术,自动导向和自动定位技术,货物自动跟踪技术等。这些技术在经济发达国家已经普遍使用于物流作业中,在我国,虽然某些自动化技术已被采用,但达到普遍应用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四、电子化。所谓电子化是指商业过程实现电子化,即电子商务。 它同样也是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基础的。电子化具体表现为:实现业务流程及其每一步骤的电子化、无纸化;所有商务涉及的货币实现数字化和电子化;交易商品实现符号化、数字化;业务处理过程实现全程自动化和透明化;交易场所和市场空间实现虚拟化;消费行为实现个性化;企业之间或供应链之间实现无边界化;市场结构实现网络化和全球化,等等。 作为电子商务发展关键性因素之一的物流,是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基础与载体。全球电子商务的推广和普及将使得跨国和跨区域物流更加频繁,对物流的需求会更加强烈。物流中心不仅要成为信息聚散中心,而且还会成为管理决策中心、观念与技术创新中心、市场和消费中心。

五、共享化。供应链管理强调链上成员的协作和社会整体资源的高效利用,以最合理的、最少的资源来最大化地满足整体市场的需求。 而供应链上的企业只有在建立互惠互利的共赢伙伴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业务过程间的高度协作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只有通过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技术共享、知识共享、业务流程等的共享,才能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供应链上物流业务的优势互补以及更快地对终端市场和整个供应链上的需求作出响应。 近年来,一些新型的供应链管理策略,如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第四方物流4PLJITII、协同计划、预测和供给CPFR、零售商-供应商伙伴关系RSP以及分销商一体化DI等都能很好地使供应链上的企业有效地实现信息、技术、知识、客户和市场等资源的共享化。

六、协同化。市场需求的瞬息万变、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都要求企业和整个供应链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和协同运作的能力,以及对供应链上的前向洞察力。 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实时沟通与协同,企业一方面能使供应商对自己的需求具有可预见能力,使其能提供更好的价格和服务,同时对其供应能力也有较好地预见性,为自己长期的、充足的供给业务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自己也能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信息,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更快的响应能力,跟踪和监控需求满足的过程,准确、及时、优质地将产品和服务递交到客户手中。 为了实现物流作业的协同 预测、规划和供应,快速响应和供应链上总库存的最佳配置等目标,需要做到与客户和合作伙伴间业务流程的紧密集成,达到零阻力、无时差的协作,共同分享业务数据、联合进行预测和计划、管理执行以及完成绩效评估等。而只有企业间真正达到了彼此协同,才能使物流作业的响应速度更快、更具有前向的预见性、更好地共同抵御各种风险、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出,满足客户的需求。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