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很低、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流信息系统、物流软件开发商难以盈利、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的平台发展缓慢以及缺乏物流信息化发展战略仍是制约物流信息化发展的五大瓶颈。
我国物流信息化尚处在起步阶段,物流信息化在我国具有巨大挖掘潜力和长期的发展前景,但“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很低、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流信息系统、物流软件开发商难以盈利、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的平台发展缓慢以及缺乏物流信息化发展战略”仍是制约物流信息化发展的五大瓶颈。如何突破这些瓶颈,是目前急需IT厂商和物流企业共同思考的问题。
问题:物流信息化诸多瓶颈
第一大瓶颈是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供需错位。大多数物流信息化系统的成本较高,而中小企业的起点很低,市场上缺少适合中小企业起步的信息系统,同时,多数物流信息化系统开发商认为,物流信息系统市场在低端不具备开发价值。
第二大瓶颈是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系统。目前国内企业的研发能力与国际同行存在不可忽视的差距,物流信息系统的标准较为混乱,不成体系,难以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第三大瓶颈是软件开发商难以赢利。物流软件是企业级管理软件,需求的个性化和生产的批量化难以统一,相应的结果是开发成本极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规范信息技术和开发的模式,加强咨询服务,以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
第四大瓶颈是提供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的平台发展缓慢。GPS、GIS技术服务在大型企业的应用为23%,在大型物流企业的应用仅为12.5%,在中小企业基本是空白。基础技术服务应用比例过少,整个行业在信息平台级的整合就相对困难。
第五大瓶颈是物流信息化发展战略暂属空白。我国的物流信息化发展还需要一个培养人才、培养需求、培养管理技术的过程,但多数物流软件系统开发商缺乏战略眼光,未提出我国物流信息化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
首要:供需错位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告诉记者,制约物流信息化发展的五大瓶颈中,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低是首要瓶颈。
北京某货运服务有限公司张经理告诉记者,该公司有大小厢式车辆15部,主要从事北京到郑州、洛阳、西安的多条专线运输路线,货物以IT产品和图书为主,目前已有大小客户数百家。而另一方面,业务增长带来的管理压力不断增加。现在,每月往来的账目错综复杂,时常出现报错账、结错账的现象,最糟糕的时候,甚至会丢失账单,自己都搞不清楚与哪些客户的账目还没有结清。这种情况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大量的运费无法追回。同时,混乱的管理状态又进一步影响了企业在客户心中的形象,尤其引起大客户的不满和不信任,又导致客户的流失。另外,公司每天都有大量的货物进出北京,时常要为货主提供有关的货物进出库以及车辆在途的信息,依靠人工,通过电话、传真进行沟通,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错误很多。
张经理决定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改变这种状况。然而,从一些大中型物流软件提供商处看了一些功能很齐全的软件之后,却发现并不适合其公司的具体需求。以此例为线索,记者连线业界专家和企业家代表,求证物流信息化领域存在的供需错位问题。
探索:柔性成长型软件
汉森世纪供应链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黄刚指出,大量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和大而全的物流信息系统之间存在严重错位,这些软件大多能够实现很多复杂的管理功能,处理多方面的关系,但是价格也都不菲。从性价比的角度考虑,并不是占中国物流企业总数比例最多的中小型物流企业所期望的。
正如张经理告诉记者的,对于他们这样“一个小型的货运企业,只有十几部车,跑固定的线路,但客户却很多,建立一个很好的结算系统,提供一个货物的查询途径是第一位的需要。”
不少货运企业经营者都向记者表示,目前市场上像这样低价位、简单易用、适用于小企业的软件太少,这也是小企业信息化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国内物流信息化开发商的领头人,博科资讯董事长兼总裁沈国康指出,物流软件供应商们却过多地关注高端市场,忽略了中小企业这一庞大的市场机会,往往是守着很多功能齐全的软件产品,找不到买主。
博科资讯为此尝试推出了标准版运输管理软件TMS,物流具体业务和先进信息技术并重的前提下,兼顾物流企业在发展初期关注的细节业务操作,和成长壮大期关注的企业运营管理规范及理念。“注重产品的差异化,增强方案建设中的互动性,提供适合中小企业简单作业需求的中低端软件,一定是今后IT厂商抢占市场的关键。”沈国康对此颇有信心。
换句话说,国外的物流企业业务强度高,人工成本高,管理比较到位,完善物流信息系统显得必要而相对容易,同时也可以保证将管理理念很好地贯穿在系统当中。然而,这在国内并不适用,事实上,一个可以让每个调度员每天处理700至800张单据的调度系统,在国内传统的运作模式下,可能完全找不到用武之地。实际上,中国的物流企业更需要的是一些“短、平、快”的柔性产品,先解决局部环节的简单作业,而后升级信息化管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