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快递业务量居世界第二。但“野蛮生长”背后是行业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主管部门立法和监管都明显滞后。
2014年快递行业将向外资快递全面放开,中国快递企业欲做大做强,必须直面“生死时速”。
工作人员在面对大量的快递包裹时,不经过系统培训,根本看不出来哪些包裹内的物品属于违禁品
因违规快递有毒化学品泄漏,造成1死9伤的山东“夺命快递”事件,惊动了中央高层,主管部门决定整治快递业的夺命癌变。
这一事件是中国快递行业野蛮失序生长的一个恶果。2013年,中国快递业务量收入完成1430亿元,同比增长达36%,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但“野蛮生长”背后是行业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主管部门立法和监管都明显滞后。2014年快递行业将向外资快递全面放开,中国快递企业必须直面“生死时速”。
1月3日,国家邮政局官网消息,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对邮政管理工作作出重要批示,重点提到应以“安全为基”。
1月6日上午,北京。2014年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召开。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面对台下邮政系统的各级官员强调,在工作中“提高监管效能,突出强化安全监管,研究强化落实寄件人责任、验视责任以及渠道内部安全检查责任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一位与会的国家邮政局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马军胜所言针对的是山东夺命快递事件,以及常见的行业问题:泄露客户信息、丢失包裹、违规收寄法定违禁物品等。他说,“2014年,针对这些问题的治理工作,将会是重点内容之一。”
这位知情人士透露,自事件发生之后,国家邮政局紧急部署各项工作,严查快递行业违规行为。“更重要的是,2014年快递行业将向外资快递全面放开,国内民营快递企业将面临巨大冲击,这意味着留给行业的调整时间不多了。在此时出现夺命快递事件,对快递业是一个沉重打击。对主管部门而言,在社会舆论关注之下,监管的压力巨大。”
同时,全国各省市针对夺命快递事件暴露出来的验视环节等漏洞,各级主管机构联合公安等部门开展了重点检查工作。
北京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张志胜,为行业内多家快递企业提供法律服务。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由于快递行业是新兴行业,面对快递行业频频爆出违规现象,主管部门的立法和监管有明显的滞后性。他说:“虽然有具体的条例监管,但因多种原因,未来的快递行业仍然会存在安全隐患。”
严峻的现实,摆在了上万家快递企业(包括加盟商)和监管部门面前。快递业治“乱”,刻不容缓。
野蛮生长
目前国内民营快递企业以申通、圆通、韵达、中通和顺丰等大型公司为主,其他还有天天、中诚、宅急送、一统等中型企业。上述企业直营分公司及下属加盟快递企业共约一万家左右,其中快递加盟网点企业约占70%。据不完全统计,快递行业从业人员已达到100万人左右。
来自国家邮政局的统计显示,2013年快递业务量完成92亿件,同比增长60%,最高日处理量突破6500万件;快递业务收入完成1430亿元,同比增长36%,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快递业风光背后,是野蛮生长带来的众多乱象:泄露客户信息、丢失包裹、违规收寄法定违禁物品等违规之举不绝,快递企业亦自食苦果。
2013年11月29日,家住山东东营广饶县的居民缪某,打开了一份由潍坊捷顺通物流有限公司(圆通加盟快递网点)送来的包裹,内装一双他为女儿网购的童靴。随后出现呕吐、腹痛等症状,紧急送医后,终因抢救无效死亡。医院诊断显示,死因为有毒化学液体氟乙酸甲酯中毒。
导致如此严重后果的起因是,圆通公司加盟网点违规快递有毒化学品氟乙酸甲酯泄漏。而涉事寄出方湖北荆门熊兴化工有限公司记录显示,该公司通过快递寄送有毒化学品样品超过20次,快递公司也不止圆通一家,还包括申通、韵达、德邦等。
有媒体报道称,利用快递公司贩毒的案件已不鲜见。近日,兰州市西固警方破获一起贩毒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缴获疑似新型毒品52.5克。此案中,犯罪分子利用快递公司为其运输毒品。
除了贩毒,假药、假证犯罪分子也瞄上了快递业。
对此,监管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重点针对验视制度的检查。但在某快递企业负责人陈文(化名)看来,仍然不能完全杜绝类似夺命快递的事件发生。“这个行业太乱了,条例规定全面(指《快递市场管理办法》、《邮政行业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仍然管不住快递业屡出问题。”
硬伤与软肋
快递行业频频爆出问题的原因何在?为何治理如此之难?
陈文告诉本报记者,安全问题,是快递行业存在的最大的隐患。平常不容易发现,也不可预测,更无法彻底解决。他说:“至少有几方面的硬伤与软肋,导致快递业治理难度加大。”
从客观原因来说,首先是硬件设施不到位,“比如说安检机、开包验视、视频监控等,很多快递站点没有配套。”对于升级“伪装”过的物品就更难以分辨。
基于对经营成本巨大压力的考虑,事实上许多快递企业的站点没有购买相关安检设施。尤其是加盟网店,快递运单、包装盒等物料费用支出较大,而近年来快递费用仍维持往年水平。“导致快递企业首先考虑的是生存问题,而将安全放在一边。”
而且陈文认为,由于培训措施的欠缺,就算是快递企业花费巨资购买安检机,但在使用上也有问题。操作人员在面对大量的快递包裹时,不经过系统培训,根本看不出来哪些包裹内的物品属于违禁品。“什么是爆炸物、化学有毒物品?操作人员无法分辨。”
更重要的是,很多快递企业的老板、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陈文介绍说,快递服务每年8月中旬以后进入旺季,收件、送件一个人的工作量日均在70单左右。“最忙的时候,日均达到300单左右。如此繁忙,根本没有时间打开查验。而且企业总部有规定,比如今天上午到北京的件,要求今天下午要送到,否则将罚款100元。业务员为完成任务,对验视等安全防范工作意识淡漠。”
行业内各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以及快递企业内部管理的失控,加剧了这些问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快递业的恶性竞争,不仅表现在压低价格,更表现在抢市场。“为了获得某一区域市场,什么样的手段都能够使出来,压低价格、打群架、朝竞争对手门前泼红油漆的事情并不少见。”
陈文说,夺命快递事件一出,主管部门出台了更为严厉的措施,但事实上效果并不明显。有些快递企业执行得比较好,比如让邮寄方证明不属于违禁物品的措施。但更多的快递企业,尤其是加盟的快递网点,执行难度很大。
在陈文看来,一般企业总部或者直属网点比较好管理,但是“加盟模式”给快递企业的管理造成了种种弊端。总部对加盟网点的管理基本上属于脱节状况,管理完全失控,快递公司根本无法去落实这些制度。“加盟网点除了使用总部的网络、物料(指统一单据等)、品牌外,全部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担风险。因而主管部门的措施能否有效执行,关键是加盟网点执行情况。”
据陈文介绍,加盟店的主要代表就是申通,至少80%以上是加盟店。圆通、中通、韵达等快递企业,正在转型过程当中,目前正在逐步收回加盟店,转为直营店。但收回加盟店耗资巨大。
1996年,顺丰快递开始回收加盟店,转为直营店,直到2002年才完成,过程非常艰难。陈文举例说,比如在北京朝阳区经营一家快递加盟网点,年利润在500万元。总部想要收购转为直营,加盟商就开出2500万元的价格。据说,仅完成北京当地所有加盟网点的收购,就需要数亿元资金。
陈文说,国际上的一些快递行业巨头,美国FedEx、UPS,德国DHL,荷兰TNT,经营网点全部是直营模式,没有加盟店,因此很少出现安全问题。而中国快递业的发展,目前仍以加盟网点居多。一万家快递企业,约有七成是加盟网点。
上述业内人士也告诉本报记者,快递企业也希望堵住安全隐患,但有些时候确实无能为力。“管住加盟网点,就等于管住了快递行业的乱。”
陈文说,主管部门出台的措施再好,也需要执行起来。“能不能真正管住快递行业的乱象,我持保留意见。”
求医问药
据国家邮政局相关部门官员介绍,对于快递业所存在的问题,已经实施与将要实施的工作,会通过多项措施进行治理。
首先要有法可依,加强立法工作。在国家层面,《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等6部规章修订已顺利完成,快递条例列入国务院年度立法计划。在地方,吉林、江苏、广东、北京发布了邮政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市(地)级法规取得突破,地方立法持续推进。
与此同时,修订相关法规条例。为加强验视制度,国家邮政局还将修订《禁寄物品指导目录及处理办法》,制定《邮件、快件收寄验视管理办��》,对收寄验视进行专项整治,联合公安、海关、国家安全等部门,研究落实寄件人责任、验视责任和渠道内部安全检查责任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加强改进邮政行政执法,坚持立法和执法综合管理并重。
为解决某些快递企业安检设备配套不齐而产生的安全隐患,将制订《邮政业安全生产设备配置规范》标准,推动寄递企业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据前述国家邮政局官员介绍,将加强审批改革后的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快递市场主体退出管理机制,实现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全流程的闭环管理。继续推进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地域范围清理,重点查处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和野蛮分拣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重大案件督办制度。
同时,将健全市(地)级寄递渠道安全防范联合工作机制,推动有关部门为邮政管理部门配备安全执法检查设备,加强重点地区、重点部位寄递渠道的安全防范工作,强化特殊地区进出快件的安检措施。
寄递服务实名制也被提上日程。在去年12月发生的夺命快递事件中,发件方对快递公司隐瞒了邮寄物品真实性。为强化管理,国家邮政局于2014年在北京、广东、西藏、云南、新疆等省区市推行寄递服务实名制。寄件人必须提供真实地址、姓名,以及提供相关身份证明,并逐渐在全国实现常态化。
有业内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此举将对邮寄方通过快递公司发送法定禁止物品,如毒品、化学物品等起到追溯信息的作用,将极大地杜绝违禁物品出现在快递企业的业务中。
但在这其中,首要解决的是快递行业泄露客户信息的问题。比较典型的事例,是在2013年8月,圆通、申通等快递公司人员在提供快递服务的同时,还将收集到的公民个人信息明码标价公开出售,快递员同意以0.2元到0.5元不等的价格将手上的快递单卖出。
对此,国家邮政局相关部门官员称,将保障用户的人身财产和信息安全,严禁企业和个人非法泄露信息。
但这一切的根本还是要加强快递企业内部管理,才可能做到有法必依。国家邮政局部门官员表示,将引导快递企业优化操作流程,降低快件延误率、损毁率和丢失率。使企业实现营业网点标准化、分拣中心规范化和作业流程制度化,提升行业的自动化和机械化水平。
上述业内人士分析,快递企业总部及直营分公司,内部管理相对严格,较少出现安全问题。国家邮政局此举,很有可能将主要工作放在快递企业加盟网点,“通过管理、督促快递企业总部加强加盟网点管理的方式,结合监管部门巡查的方式完成。”
针对最常见的丢失邮件现象,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尤为重要。国家邮政局官员表示,将着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完善用户权益保护的救济途径,加强投诉与申诉管理,加强申诉系统能力建设,督促企业按规定做好用户赔偿,保障用户求偿权。建立以企业服务质量承诺为重点的信用机制,加强对企业诚信的分类管理。
同时推动建立行业自律约束机制。全面落实《快递服务》标准,制订并实施快递服务职业道德准则。推动建立行业内部监督机制、风险警示举报制度及处理机制,抑制恶性竞争、打击扣件压件行为,落实理赔制度。充分发挥快递协会等组织在行业自律、营造发展环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上述人士认为,虽然有行业协会,但是协会内的部分职位是快递企业相关负责人担任的,“推动某项工作,总是各方利益的博弈。由主管部门推动建立行业自律约束机制,会避免许多问题的产生,并且在执行层面上会得到改善。”
亟待“蜕皮”
国家邮政局多项措施的出台,体现了整治快递业乱象的决心,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或许难以在短期内见效。
王山(化名)从事快递业五年,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快递行业的乱,是多年形成的,内因不治,再多的措施也很难见效。
北京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张志胜告诉本报记者,针对快递业的规范文件较多,问题是有法不依。比如说,实际操作过程中,收件环节为何不按照标准来做?主要的问题是目前一些快递企业根本不具备可行性,现实的障碍影响了规定的实施。
张志胜认为,在另一层面,媒体曝光的快递事件,惩处的力度仅仅倾向于快递企业,谁邮寄了这些危险物品,很少得到治安处理,无法起到鲜活的法律示范效应。而对于快递业出现乱丢包裹、信息泄露等现象,惩处力度不够,法律示范效应低。他说:“由于快递行业是新兴行业,面对快递行业的乱象,主管部门的立法(指监管)有明显的滞后性。虽然有具体的条例监管,但因上述的原因,快递业未来仍然是有安全隐患的。”
本报记者致电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安全监管处,一位王姓官员告诉,目前的治理行动,不可能是一阵风,而是常规状态。但他也承认,很多工作确实有它的复杂性,有些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他说:“我们压力也挺大的,把这些问题一下子都解决了,恐怕也会很难。”
政策已出台,但企业、专家、监管部门都没有足够的信心,中国快递的“直管革命”还远未完成,但洋快递已兵临城下……中国快递业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