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实施路径
2018/8/24 10:38:45
供应链金融解决的典型的现实问题如下:
(1) 企业存货周期长导致的资金挤占,如何盘活这部分资金以提升资金运用效率?
(2) 企业应收周期长导致的资金挤占,如何盘活这部分资金以提升资金运用效率?
(3) 企业预付金额大导致的资金挤占,如何增加资金杠杆以抢占生意机会?
(4) 掌握供应链上下游网络资源的核心企业,常常因为供应链伙伴企业的周转资金不足而导致供应链供应能力下降进而影响核心企业的竞争力,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另一方面,从企业财务角度,面临的典型问题如下:
(1) 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如何通过拓宽融资渠道、提升外源性融资比例?
(2) 企业呆滞、低流动性资产比例过大,如何降低这部分资产比例?
从以上供应链金融面临的典型问题,我们不难看出供应链金融的本质:
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加速”与“放大”,是供应链金融提供者对供应链运作过程中企业形成的存货、应收、预付等各项流动资产中流动性较差的资产进行流动加速与财经能力放大。
供应链金融提供者通过“加速”与“放大”最终提升了供应链成员资金周转效率,具体操作方式是以确定性的未来现金流为直接还款来源,以加速和放大不同供应链成员间金融资源的流动性为主要方法,以“自偿”闭合性资金运作模式为主要风险控制手段,通过量身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在为供应链成员提供融资的同时,间接提升了供应链的协同效率,降低了供应链整体运作成本。
由此,形成了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几种基本类型:
(1) 针对有一定存货周期且有良好自偿性的存货开展的短期存货融资类产品;
(2) 针对有一定应收周期且有良好自偿性的应收账款开展的短期应收账款融资类产品;
(3) 针对有一定预付周期且有良好自偿性的预付款开展的短期预付款融资类产品;
(4) 针对有良好信用的供应链战略伙伴、基于实际发生的业务开展的短期信用融资类产品。
当然,供应链金融平台也可提供结算、支付、保税等综合化的供应链金融衍生服务。
通常针对供应链流转的短期融资利率都在年化 10%以上,有的高达 20%,中国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的市场规模达 10 万亿级别。利益可谓惊人,可这么大蛋糕,银行等为什么就没吃下去?
这必须得回到供应链金融实施的基本条件来看,包括:
(1) 供应链中存在有一定流转周期且有自偿性的优质流动资产;
(2) 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者能够以较低的资金成本获取资金;
(3) 供应链金融的执行主体信用必须好;
(4) 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者熟悉供应链具体的业务运作,对业务风险具有识别能力,有能力做“最后的信用出清者”。
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难就难在第四条,这是靠银行自身不可逾越的障碍。供应链金融基于供应链中实际发生的每一笔业务而生,而业务本身的运作和风险识别需要产业技术与业务能力做支撑。为此,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通常需要产业内的信用较好的骨干企业做供应链金融信用信息的提供者,由于银行本身的风险偏好,银行还常常要求企业做最后的信用出清者。
另一方面,在中国的经济与金融环境下,开展供应链金融的主体往往是产业内的大型国有企业,这是因为在中国具备低资金成本的往往是大型国有企业,借贷的往往是融资难的广大中小企业。所以,这部分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实质是“体制信用红利资源变现”,即通过“国企的产业内的信誉担保+银行对国企的较低的信贷资金成本”的组合条件,利用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红利剪刀差套利,而无法获得低成本资金的广大中小民营企业一般不具备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基本条件。
总之,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者(一方或多方联合体),必须具备以下四大技术要件:
(1) 供应链金融产品方案设计技术;
(2) 风险精算与管理技术;
(3) 评估标的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物流律师网—律师法律网|上海物流律师网|上海物流纠纷|上海货运纠纷|上海货运律师|上海货代律师|运输合同|海事海商|上海海事律师|上海海商律师|上海交通事故律师|物流法规|无单放货|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海上货运代理合同|租船合同|logistics law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