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船面临信息化机遇
2010/4/8 10:00:30
随着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数字造船”成为世界各国船舶工业追求的目标。信息化正在改变着造船工业的设计手段、运行模式、管理方式,以“信息化推动造船现代化”,是中国造船工业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最好机遇。
A、信息化让船舶制造“脱胎换骨”
一直以来,船舶工业就是大工业的代表,劳动密集程度很大,“出大力、流大汗、造大船”是中国造船工人的豪言壮语,电焊工人在高大的船体上焊出朵朵焊花也是经常被镜头捕捉的典型的船厂生产场面。然而,这豪言壮语和壮观场景的背后恰恰体现出船舶工业的艰苦和落后。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在船舶工业中的应用,这种情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武昌造船厂技术中心孟主任介绍说,以前造船就像做衣服一样,要绘图、放样、裁剪。厂里曾有一个像篮球场一样大的样台,工人在样台上将钢板要做的样一块块放出来。一艘万吨船,除了钢板,还有上万根各种各样的管子,全靠工人现场取样制作。每根管子从取样到安装,要从十层高的船上到车间上下多个来回才能完成。这样造船,不但工人辛苦,返工量大,质量难以保证,材料的浪费更是惊人。而现在,在分段车间,切割机能精确地将钢板切割成任何形状;流水线上,全自动焊接系统已经代替了工人的高强度作业。
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使船舶设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过去设计船舶,全靠人工一笔一笔地画,过程非常繁杂,整个工厂一年只能设计一两艘船舶。而通过使用计算机和先进的造船软件,工厂一年可以设计3艘以上船舶,产品报价设计由原来的12个月缩短到数天。7万吨级货船设计效率提高了30%,干涉差错减少80%,并且生产设计和详细设计的阶段划分已相当模糊。武昌造船厂姚胜华高工介绍说,管道设计是设计船体结构的关键也是难点之一。以前用手画图时,因为无法想象纵横绕的管道如何排列和分布,设计者就用一根铁丝弯来弯去的,从中找到某些真实环境中的感觉。现在改用PC图形工作站了,只要往机器里输入相关的参数和数据,计算机马上会虚拟合成出各种管道的三维图像。信息技术就是这样轻而易举地改造了传统的制造业。
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降低了船舶设计人员和一线工人的劳动强度,明显缩短了造船周期,改进了造船质量,也使船舶产品的技术含量大幅提高。信息化让造船工人出更少的力、流更少的汗就能造出更好的船。
B、现状:信息化技术仍很落后
中国船舶工业是我国制造业应用计算机最早的行业之一,1965年就开始了船舶设计计算和船舶制造CAM的研究和应用,40年来,船舶的计算机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骨干企业已普遍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系统,极大地缩短了造船周期,提高了造船质量,主要船厂的造船产量提高了10倍以上。
但40年来,由于造船业的行业特点和其他种种原因,造船信息化在整体上落后于某些制造行业的应用,与先进发达的造船强国比较差距也很大。
有专家曾经以国际通用的68个要素、340项标准评估我国骨干船厂,发现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差距为15年,其中,精度控制技术相差15年,组织与管理体制的差距为18年,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差距为19年。
船舶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复杂,不同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不完全相同,配套企业达上千家之多,零、部件达数百万件以上,每一条船的信息化建设都具有自已的特性,不能简单的重复和复制。中船集团公司发展计划部副主任柯王俊说:“船舶工业生产,无大批量生产的概念,单件小批量制造船舶是船舶行业的最大特点,这就注定了信息化建设的难度。”
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毅认为:“船舶行业是一个较为古老的行业,在我国手工造船的历史比较长久。一个传统企业要改变其管理方式和业务流程会遇到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物流律师网—律师法律网|上海物流律师网|上海物流纠纷|上海货运纠纷|上海货运律师|上海货代律师|运输合同|海事海商|上海海事律师|上海海商律师|上海交通事故律师|物流法规|无单放货|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海上货运代理合同|租船合同|logistics law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