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时代,智慧物流要摁下“加速键”
2017/8/22 19:07:39
连日来,包括BAT在内的互联网巨头季度报全部出炉,其中稳坐中国互联网企业头两把“交椅”的阿里巴巴和腾讯,在收入和盈利上都实现了大幅增长,季度总收入更是携手越过500亿元人民币大关,其向好势头也彰显了中国新经济的强劲势能。
中国新经济发展势头凶猛,有个重要驱动就是新零售:拿阿里巴巴8月17日晚发布的2018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来说,数据显示,其当季收入501.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作为核心电商业务的天猫,得益于新零售战略的加速落地,交易额(GMV)在体量巨大的基础上增长高达49%。
今年全国“两会”上,作为新零售核心内容的“推动实体店销售和网购融合发展”被写入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而加载了新零售特征的很多商品品类迎来的消费升级,也推升了电商平台们GMV的快速增长。
而新零售“扶摇直上”的关键,又在于物流。
像天猫掀起的物流大提速,如物流当日达、次日达已覆盖全国1000多个区县;天猫超市实现1小时送达;盒马鲜生最快30分钟送到家、两小时极速上门取退等,就为新零售发力奠定了基础。
没有“系统升级”的物流,就没有新零售,这不是夸大其词。因为物流是新零售这盘“棋”的关键胜负手:新零售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目的之一就是“消灭库存”。而消灭库存,是通过对商品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的升级改造实现的。
相比起以往厂商驱动、由产能水平和部分市场调研决定生产量的传统零售,新零售未来会实现“流程再造”——先由前端消费数据得出需求量,以此倒拉上游定单,再逐层进行定单启动,简言之就是“零售端先有订单,后端再因需生产”;包括企业生产计划及备货管理等,都会由数据支撑,中间的商品滞留也会被最大化地压缩,以后哪天货物积压仓库的“顽疾”被治愈了,还真不奇怪。
也正因“按需定制”成为拉动式供应链的主要形式,库存碎片化、补货需求高频化无可避免,新零售趋势下,物流被提升前所未有的高度是必然趋势。其响应速度和服务水平必须跟商品流通机制匹配,而不可拖后腿,这样才能让商品迅速到达消费者手中,保障其消费体验;若依旧按照以往的流通效率来,那消费者“剁手”过后等到花都谢了包裹才到,用脚给“新零售”投否定票也几乎是必然。
说到底,从工业时代的“经验备货”到电商时代的“快递发货”,再到如今新零售时代的“数据备货”,技术含量的确是在递增,可如果没有快物流枢纽、末端单元化配载在末端的托底,这一切都是白搭。
所以马云才会说,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新零售。所以李克强总理也才会在提出“鼓励线上线下互动,推动实体商业创新转型”后,强调要“完善物流配送网络”。
这就需要智慧物流的发展摁下“加速键”。传统物流涵盖货主、物流公司、承运商、专线物流、终端客户等多个环节的流通过程太长,其低运输效率、高时间成本也成了以往电商业发展的掣肘——以往电商时代线上资金、信息传递等商务“交易”部分能轻松解决,承担货物“交付”功能的物流却经常掉链子。
而在中国电商业已带动快递业务量问鼎世界首位的背景下,那种压根就承载不起“新零售”诉求的局限性明显的城配模式,显然该被Pass。据专业预估,未来5至8年内,我国日均快递量将达3亿件,要想让物流跟得上,只能将大数据等技术“植入”社会化仓储系统中,使其全供应链化,让快递、物流从劳动密集型向“全程高能”转型。
如今圆通、申通等试行“智能物流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项目”,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物流律师网—律师法律网|上海物流律师网|上海物流纠纷|上海货运纠纷|上海货运律师|上海货代律师|运输合同|海事海商|上海海事律师|上海海商律师|上海交通事故律师|物流法规|无单放货|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海上货运代理合同|租船合同|logistics law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