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2011中国水运十大新闻出炉

[日期:2012-01-05] 来源:水运报   作者: [字体: ]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宏观环境复杂严峻、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加繁重的情况下,交通水运行业众志成城,克难奋进,开拓进取,拼搏奉献,取得了新的成绩,出现了许多大事、新事和喜事。为全面展现2011年中国交通水运行业的面貌和风采,中国水运报联合中国水运杂志、中国水运网、中国水运研究网、中国航行通告网,征求行业各界人士和广大读者的意见和建议,经过严格评选,联合推出“2011中国水运十大新闻”。

  “2011中国水运十大新闻”囊括了交通水运行业海事、航道、救捞、港口等各个系统以及中国政府涉及水运的重大事件。

  1

  1月30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标志着内河水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新闻回放】1月30日,《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2号)发布,提出要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到2020年,全国内河水运货运量达到30亿吨以上,建成1.9万公里国家高等级航道。

  【经济和行业影响】《意见》立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把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其意义重大而深远。《意见》所确定的“六大任务”,有利于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有利于调整优化沿江产业布局,有利于促进流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

  2

  2月24-25日,交通运输部确定10城市率先在全国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新闻回放】2月24日至25日,“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总结会暨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启动会在无锡召开。会议确定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武汉、无锡等10个城市作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城市。7月29日,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城市试点推进会在河北保定召开,10个试点城市已基本完成实施方案,并通过专家评审,试点工作进入全面组织实施阶段。

  【经济和行业影响】通过实施“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油改电”、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公路隧道照明节能、路面材料再生等一批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在行业得到推广使用。通过试点工作,完善了机制,改进了管理,探索和检验了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规律和途径,为下一步全面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提供了宝贵经验。

  3

  3月24日,国家内河高等级航道“十二五”建设正式启动,拉开了全国内河航道建设序幕。

  【新闻回放】3月24日上午10时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一声令下,中国内河水运发展掀开了崭新的篇章——以高等级航道为重点、规模空前的全国内河航道“十二五”建设正式拉开了序幕。4月15日,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工程正式启动。5月18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在上海顺利通过国家竣工验收,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的总体目标完成,“打通拦门沙,治理长江口”这个中国人的百年梦想终于实现了。

  【经济和行业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内河水运建设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以长江、珠江、京杭运河、淮河、黑龙江和松辽水系为主体的内河水运格局。国家内河高等级航道“十二五”建设,是对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的深入贯彻落实,将为推进“十二五”内河水运又好又快发展打下深厚的基础,长江水系的“含金量”猛增。其中,长江口深水航道的“横空出世”,使长江畅行大船的梦想变成现实,激活了南京以下10多个港口、250多个万吨级泊位,长江两岸港口直接连接海运航线,内河港变海港,长三角航运潜力进一步释放,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可限量。据相关调研表明,12.5米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江苏沿江两岸约170公里的深水岸线资源将得到充分利用,可新增港口吞吐能力约10亿吨。同时,沿江现有91个5万吨级以上泊位的能力得到充分释放,将使国际远洋一程直达运输深入长江约400公里,因减少运输费、中转费和中转损失等,每年可节约直接物流成本近90亿元,平均每年可直接拉动沿江地区新增GDP约215亿元,新增就业岗位超过43万个。此外,12.5米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因进江海轮的大型化,每年可节约海运油耗约200万吨,由此减少江苏沿江的碳排放量超过600万吨。据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数据,截至2010年,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共拉动GDP增长约8613亿元,其中货运量的增加带动沿江地区GDP增长8404.56亿元,拉动财政收入增长约2239.38亿元。

  4

  11月7日,在广州召开的全国水运工作座谈会上正式确立了我国未来5年“兴内河、优港口、强海运”水运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

  【新闻回放】11月7日—8日,全国水运工作座谈会在广州召开。会议确定了“十二五”我国水运结构调整的思路,将以“兴内河、优港口、强海运”为着力点,加快水运结构调整步伐,提升水路交通科学发展的水平,为2020年总体实现水路交通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济和行业影响】“十二五”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加快发展是水运的主旋律,但也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加快水运结构调整工作势在必行。会议不仅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水运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六大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还全面启动了包括低碳运输、内河船型标准化、铁水联运、现代物流、现代航运服务业、节能减排、水运信息化等方面的“十二五”期水运结构调整示范项目建设工作。这是推进“十二五”期水运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

  5

  4月25日,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发布《港口建设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推行了25年的港口建设费由原来港口企业代收代缴转变为海事管理机构征收。

  【新闻回放】4月25日,财政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港口建设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并于10月1日起施行。新的《港口建设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对已实施25年的港口建设费征收体制作重大调整,明确了港建费由原来港口企业代收代缴变更为由海事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征收;国外进出口货物由每重量吨7元下调至每重量吨5.6元,国内进出口货物由每重量吨5元下调至每重量吨4元,总体费率下调20%。同时取消了港口企业分成,实行中央与地方财政共享。

  【经济和行业影响】25年来,港建费专项资金为我国水运事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港口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港口投融资体制的调整,调整和完善港建费征管政策成为维护水运市场秩序、规范费收征管的重要举措。同时,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大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作为中央投资中最主要来源和保障的港建费,将继续承担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重任。

  6

  8月24日召开的2011年世界海上人命救助大会上,在上海外高桥码头水域举行了大型海空立体救助演练,展示了我国海上专业救助队伍的精湛技能和良好风貌。

  【新闻回放】8月24日,2011年世界海上人命救助大会在我国上海召开,来自不同国家救生组织和相关行业及机构的400多名代表共商“人命救助”大计。国际海上人命救助联盟(IMRF)主席迈克尔·乌拉斯托对“中国救捞”品牌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表示敬佩。中国大型海空立体救助演练同日举行。此前,中国成功举办2011年海峡两岸海上救难船舶“东海救113”轮首次访台交流活动。

  【经济和行业影响】海洋平安和谐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会上,作为国际搜救卫星系统的地面提供国之一,我国政府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执政理念和交通运输部负责任的政府部门形象,以及我国海上专业救助队伍的精湛技术。同时,也涌现出了潘伟等一批救捞先进典型。世界海上人命救助大会的举办,对于深化我国救捞与国际同行间的交流与合作,加深国际同行对我国救捞积极探索独具中国特色救捞发展之路的理解,强化中国救捞在海上人命救助工作的独特优势,促进世界范围海上人命救助事业发展和海上人命救助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

  10月12日,交通运输部和铁道部在连云港联合召开集装箱铁水联运现场推进会,首批6个集装箱铁水联运示范项目正式启动,两部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

  【新闻回放】10月12日,交通运输部、铁道部在江苏省连云港召开集装箱铁水联运现场推进会,共同开展集装箱铁水联运示范项目。示范内容主要包括7个方面:形成铁水联运合作机制、完善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加大铁路运力保障力度、实现铁水联运信息共享、培育和发展铁水联运市场主体、争取地方政府扶持政策、实现操作流程和相关技术标准化。

  【经济和行业影响】这是继2011年5月两部签署《关于共同推进铁水联运发展合作协议》后,在加快铁水联运发展、完善综合运输体系方面迈出的实质性步伐。两部将创新集装箱铁水联运运营管理模式,提高集装箱铁水联运运输效率和效益,提升集装箱运输“门到门”服务质量,促进集装箱铁水联运全面快速发展。争取到2015年,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20%以上,港口煤炭、矿石、粮食、化肥等大宗散货铁路集疏运比重比2010年提高10个百分点。

  8

  12月10日,中老缅泰四国联合巡逻执法首航仪式在云南西双版纳关累港举行,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全面恢复通航。

  【新闻回放】12月10日,10艘中国商船在中老缅泰巡逻执法人员的护送下,从我国云南澜沧江关累港出发,向泰国清盛港进发,如期安全抵达目的地。12月13日16时40分许,参加四国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行动的3艘中国巡逻执法船顺利返航,抵达澜沧江关累港码头。至此,为期4天3夜的中老缅泰四国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行动获得圆满成功,开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执法安全合作的新模式。

  【经济与行业影响】湄公河是我国全面加强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经济合作的重要纽带,也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重要的运输通道之一,自2001年通航以来,为加强中国与沿岸国家经贸往来、保障周边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湄公河水域走私毒品、武器弹药等犯罪活动日益突出,船舶遇袭事件频发。2011年10月5日,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12名中国船员被害、1人失踪,“湄公河惨案”震惊国人。此次四国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行动取得成功,标志着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合作机制的正式启动,也标志着自“10.5”湄公河事件发生后,我国暂时停航的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线正式恢复航运,四国商船有了安全保障。

  9

  12月25日,世界上最大船闸──长江三峡双线五级船闸年过货量首次突破1亿吨。

  【新闻回放】12月25日10时,集装箱船“长航集运0321”、商品车船“长航江发”、“荣江2003”等5艘货船,拉响汽笛,驶进三峡南线船闸一闸室,宣告拥有众多世界之最的长江三峡双线五级船闸年货物通过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提前20年达到设计年通过能力。

  【经济和行业影响】三峡船闸过货量破亿吨为长江“黄金水道”大发展写下了浓重一笔,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这对充分发挥长江航运比较优势、服务和促进沿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保障了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等重点物资的运输,促进东西部之间经济合作,提升长江航运对外贸易交流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0

  12月23日,上海港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3000万标准箱,创造了全球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最新记录。

  【新闻回放】上海国际港务集团12月23日发布消息,上海港2011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00万标准箱,创下世界港口史上首次突破年3000万箱的新纪录。2010年,上海港以2905万标准箱的集装箱吞吐量,首次超过新加坡港跃居世界第一。此番破3000万标箱大关,令其蝉联“世界第一”几成定局。这一纪录的诞生,标志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经济和行业影响】从1978年拉开集装箱运输大幕至今,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不断取得突破,2010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全球排名双第一,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而今迈上3000万箱的台阶,使上海港成为全球首个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3000万标准箱的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3000万标箱,标志着上海港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集聚能力、辐射能力和服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上海港在此背景下能突破3000万箱大关,得益于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得益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持续加快,得益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我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作为世界大港和最大集装箱港口的上海港,迈上3000万箱的台阶,不仅是又一个千万级箱量的跨越,更是上海港在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促进现代物流发展和交通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中取得的显著成果。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